本文目录导读:
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21年9月1日起,《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是我国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重要举措,该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数据安全保护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内容,对数据安全进行了全面规范。
数据安全法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数据资源日益丰富,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数据资源快速发展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泄露、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
为应对数据安全风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2017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进行了规定,随着数据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现有法律法规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
为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保障数据安全,我国启动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工作,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终于2021年6月1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1、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一致、依法治理;
(3)坚持技术创新、风险防控、协同治理、开放共享。
2、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的影响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实施差异化保护;
(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要求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3)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有关部门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1)数据安全风险识别;
(2)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3)数据安全风险评价。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损失;
(4)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数据安全法实施意义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保障公民个人权益。
3、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4、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安全监管,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在《数据安全法》的引领下,我国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为构建数字经济新秩序、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数据安全法从什么时候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