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数据安全法》对于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数据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关键点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指南。
《数据安全法》应知应会关键点
1、数据安全定义
《数据安全法》第二条规定,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中不被非法收集、使用、处理、存储、传输、删除,防止数据泄露、损毁、丢失,保障数据安全。
2、数据分类分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三个等级,并根据数据类型、敏感程度、关联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管理。
3、数据安全义务
(1)数据收集、使用、处理、存储、传输、删除等活动,应当符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2)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3)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丢失。
4、数据安全审查
(1)数据处理者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应当依法进行数据安全审查。
(2)数据处理者未履行数据安全审查义务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
5、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数据处理者发现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数据安全法》实际应用指南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2)制定数据安全政策,明确数据处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2、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1)根据数据类型、敏感程度、关联程度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
(2)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2)针对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1)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报告、处置、恢复等流程。
(2)发现数据安全事件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5、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
(1)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
(2)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数据安全意识。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应认真学习《数据安全法》,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共同维护国家和社会数据安全。
标签: #数据安全法总结报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