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水作为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其资源化利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将从《指导意见》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解读。
背景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率低;二是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污水仍排入水体;三是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高,部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
《指导意见》明确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即到2025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亿立方米/日,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到2035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亿立方米/日,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达到200亿立方米。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水平,确保再生水达到国家标准。
3、优化污水处理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率。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实施路径
1、加强规划引导,制定污水资源化利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优化布局,根据水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
3、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拓宽融资渠道。
4、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部门、各地区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法制保障。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路径
(一)加强规划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各级政府应制定污水资源化利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分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优化布局
根据水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确保其与城市布局相协调。
(三)创新融资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
(四)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率。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取得实效,为构建循环经济新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