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概述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地方标准是对地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级管控的规范性文件,旨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该标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分为三个层级:风险源识别与评估、风险分级与管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风险源识别与评估
风险源识别与评估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一层级,其主要任务是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源,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风险分级与管控提供依据。
1、风险源识别
风险源识别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故障、老化、损坏等。
(2)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规操作、违章指挥、操作失误等。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高温、高压、腐蚀、粉尘、噪声等。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如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化分析,主要方法有:
(1)定性评估:根据风险源的性质、危害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定量评估: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得出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与管控
风险分级与管控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二层级,其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源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1)高风险: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环境严重污染的风险。
(2)中风险: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环境较严重污染的风险。
(3)低风险: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一般财产损失或环境一般污染的风险。
2、风险管控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具体如下:
(1)高风险: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中风险: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低风险: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风险,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
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三层级,其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及时排查、治理,防止事故发生。
1、事故隐患排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事故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检查: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
(2)设备检查: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人员检查: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
2、事故隐患治理
事故隐患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整改:对发现的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消除。
(2)限期整改: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3)跟踪复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分为三个层级:风险源识别与评估、风险分级与管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企业应按照这三个层级,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