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我国制定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为您解读《条例》全文,帮助您了解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相关规定。
适用范围
《条例》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提供、公开个人隐私数据的组织和个人,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在处理个人隐私数据时,都必须遵守《条例》的规定。
基本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个人隐私数据时,必须具有合法依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最少、必要原则:收集、使用个人隐私数据时,仅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安全、诚信原则:确保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对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提供、公开个人隐私数据的活动,应遵循诚信原则。
4、责任追究原则:违反《条例》规定,侵害个人隐私数据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提供、公开
1、收集:收集个人隐私数据时,应明确告知数据主体收集的目的、范围、方式、用途等,并取得数据主体的同意。
2、使用:使用个人隐私数据时,应限于数据主体同意的用途,不得擅自变更用途。
3、加工:加工个人隐私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传输:传输个人隐私数据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5、存储:存储个人隐私数据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6、提供:提供个人隐私数据时,应告知数据主体提供的目的、范围、方式等,并取得数据主体的同意。
7、公开:公开个人隐私数据时,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个人隐私数据。
个人隐私数据的跨境传输
1、遵循法律法规:跨境传输个人隐私数据时,应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2、数据主体同意:在跨境传输个人隐私数据前,应取得数据主体的同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合同义务:与境外组织或个人合作处理个人隐私数据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数据保护义务。
法律责任
违反《条例》规定,侵害个人隐私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侵害个人隐私数据的违法行为,受害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旨在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维护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提高自身信息保护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全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