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价值,我国于2023年颁布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旨在规范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行为,推动数据治理与开放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适用范围与原则
《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合法合规。
2、安全可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不被泄露、篡改、滥用。
3、高效便捷:优化数据共享流程,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效率。
4、统筹规划: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
5、创新驱动:以数据驱动政务创新,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范围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范围包括以下几类:
1、政府信息资源:包括政府文件、政策法规、统计数据、规划计划等。
2、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包括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
3、社会组织数据: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企业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企业数据。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方式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数据开放:通过政府网站、数据服务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数据。
2、数据交换:根据业务需求,在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3、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
4、数据服务:通过数据服务接口,为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
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2、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安全审计:对数据共享过程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风险。
4、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加强对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监督管理,确保数据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违反《办法》规定,泄露、篡改、滥用政务数据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
3、对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精神,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不断深入,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