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修订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
1、明确个人信息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修订后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对个人信息进行了重新定义,明确了个人信息是指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通信记录、位置信息、交易信息等。
2、严格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
修订后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征得个人同意,未经个人同意,不得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3、强化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管理
修订后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规定,个人信息跨境传输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情况,接受监管。
4、增加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
修订后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2)采取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个人信息不会被滥用;
(4)对个人信息进行定期审查,及时删除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
(5)对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
5、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监管
修订后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明确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标准;
(2)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进行监督检查;
(3)对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4)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修订意义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修订,对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修订后的条例更加严格地规范了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提高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有助于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修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修订后的条例,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最新全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