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数据挖掘期末实验报告,数据挖掘期末实验报告

欧气 4 0

数据挖掘期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具体目标包括:

1、熟悉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3、学会使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

4、能够对挖掘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10

2、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3、数据挖掘工具:Weka

4、编程语言:Java

三、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它包含了 150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4 个特征(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和 1 个类别标签(Setosa、Versicolor、Virginica),数据集的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特征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花萼长度(cm) 4.3 7.9 5.84
花萼宽度(cm) 2.0 4.4 3.05
花瓣长度(cm) 1.0 6.9 3.76
花瓣宽度(cm) 0.1 2.5 1.20

四、实验步骤

1、数据预处理

- 数据导入:将鸢尾花数据集导入到 MySQL 数据库中。

- 数据清洗: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 数据转换:将数据中的类别标签进行编码,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 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量纲差异。

2、数据挖掘算法选择

- 分类算法:使用决策树算法(J48)和朴素贝叶斯算法(NaiveBayes)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

- 聚类算法:使用 K-Means 聚类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聚类。

-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使用 Apriori 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3、实验结果分析

- 分类算法结果分析:使用决策树算法和朴素贝叶斯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并计算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和 F1 值等评估指标。

- 聚类算法结果分析:使用 K-Means 聚类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聚类,并计算聚类准确率、轮廓系数和 Calinski-Harabasz 指数等评估指标。

-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结果分析:使用 Apriori 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并计算置信度、支持度和提升度等评估指标。

4、实验结果可视化

- 使用 Weka 自带的可视化工具对分类算法和聚类算法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 使用 Excel 对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五、实验结果

1、数据预处理结果

- 数据导入成功,共导入 150 个样本。

- 数据清洗后,发现数据中不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

- 数据转换后,类别标签被编码为 0、1、2。

- 数据标准化后,数据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2、分类算法结果

- 决策树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为 96.67%,召回率为 96.67%,F1 值为 96.67%。

-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为 93.33%,召回率为 93.33%,F1 值为 93.33%。

3、聚类算法结果

- K-Means 聚类算法的聚类准确率为 96.67%,轮廓系数为 0.78,Calinski-Harabasz 指数为 33.42。

4、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结果

- Apriori 算法挖掘出的关联规则如下:

- {花萼长度 < 5.0} => {花萼宽度 < 3.0},置信度为 80.00%,支持度为 20.00%,提升度为 2.50。

- {花萼长度 < 5.0} => {花瓣长度 < 3.0},置信度为 73.33%,支持度为 16.67%,提升度为 2.13。

- {花萼长度 < 5.0} => {花瓣宽度 < 1.5},置信度为 66.67%,支持度为 13.33%,提升度为 1.80。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据挖掘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使用了决策树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K-Means 聚类算法和 Apriori 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数据预处理、算法选择和结果评估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数据挖掘 #期末 #实验 #报告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