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管理的综合性法律,于2021年6月1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文将全面解析《数据安全法》的12章79条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核心要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第一章 总则(第1-3条)
第一章明确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适用主体,第1条规定了立法宗旨,即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第2条明确了适用范围,即在我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第3条提出了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依规、安全可控、保护权益、协同共治等。
2、第二章 数据分类分级与风险评估(第4-10条)
第二章规定了数据分类分级与风险评估制度,第4条规定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敏感性等因素;第5条至第7条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程序;第8条至第10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第三章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第11-23条)
第三章规定了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第11条至第15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责任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处置等;第16条至第18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包括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环节;第19条至第23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对重要数据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4、第四章 数据安全监管(第24-33条)
第四章规定了数据安全监管制度,第24条至第26条明确了国家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监管职责;第27条至第29条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处置等监管措施;第30条至第33条要求数据处理者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数据安全监管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第五章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第34-39条)
第五章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34条至第36条明确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和标准;第37条至第39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6、第六章 数据安全事件处置(第40-45条)
第六章规定了数据安全事件处置制度,第40条至第42条明确了数据安全事件的概念、分类和处置原则;第43条至第45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7、第七章 数据安全监测预警(第46-50条)
第七章规定了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制度,第46条至第48条明确了数据安全监测预警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第49条至第50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并定期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8、第八章 个人信息保护(第51-58条)
第八章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第51条至第54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范围;第55条至第58条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保障个人信息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9、第九章 数据安全国际合作(第59-63条)
第九章规定了数据安全国际合作制度,第59条至第61条明确了数据安全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第62条至第63条要求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数据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10、第十章 法律责任(第64-72条)
第十章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法律责任,第64条至第72条明确了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11、第十一章 附则(第73-79条)
第十一章附则部分对《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日期、解释机关、生效日期等进行了规定。
《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阶段,通过对《数据安全法》12章79条内容的全面解析,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数据安全法有多少条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