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保护国家数据安全,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根据该法,数据被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重要数据、核心数据和一般数据,本文将深入解析我国数据安全法下的数据分级制度,带您了解三大层级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重要数据
重要数据是指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根据《数据安全法》的规定,重要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2、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3、关键资源信息;
4、重要领域的技术研发数据;
5、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数据。
对于重要数据,我国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强化数据安全审查,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符合国家规定;
2、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重要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3、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对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核心数据
核心数据是指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的数据,根据《数据安全法》的规定,核心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国家战略资源信息;
2、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数据;
3、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数据;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业务数据。
对于核心数据,我国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严格审查核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确保数据安全;
2、建立核心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对核心数据进行专项保护;
3、加强核心数据安全监管,对违反核心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一般数据
一般数据是指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方面不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根据《数据安全法》的规定,一般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非敏感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非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3、非关键资源信息;
4、非重要领域的技术研发数据。
对于一般数据,我国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鼓励企业、个人依法合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一般数据;
2、加强一般数据安全监管,对违反一般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3、推动一般数据资源化,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我国《数据安全法》下的数据分级制度,旨在保护国家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通过实施数据分级保护措施,我国将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推动数据安全事业发展,在数据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共创美好未来。
标签: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三个级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