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我国制定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对《条例》进行全文解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条例全文解析
《条例》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总则、个人信息处理原则、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存储与传输、个人信息安全、法律责任和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总则
《条例》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最小化原则、安全原则、明确告知原则等,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和责任。
2、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合法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个人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3)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达到最小化。
(4)安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明确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3、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1)收集: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个人同意,并明确告知收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2)使用: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使用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存储与传输
(1)存储:个人信息处理者存储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2)传输:个人信息处理者传输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个人信息安全
(1)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
(2)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发现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受影响的个人。
6、法律责任
《条例》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作为公民,我们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积极配合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全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