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的颁布,旨在全面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构建安全、可靠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定义个人信息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明确指出,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2、数据处理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取得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明确告知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明确告知个人信息主体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3)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不得超过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
(4)安全保护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知情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其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存储、处理、传输、删除等情况。
(2)选择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选择是否同意其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存储、处理、传输、删除等。
(3)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4)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更正其个人信息。
4、数据处理者义务
(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人、权限、流程等。
(2)个人信息安全评估: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前,应当进行个人信息安全评估。
(3)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数据处理者在发现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与监督
1、实施主体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的实施主体为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
2、监督机构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3、违法责任
违反《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定,数据处理者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的颁布,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构建安全、可靠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数据处理者应切实履行职责,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标签: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