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部法律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为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将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进行深入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个人信息定义与处理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即指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相关联的数据,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明确、合理、保护个人权益等。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1、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以书面、口头、电子等方式明确告知个人,并取得个人同意。
2、限制收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不得过度收集。
3、限制使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不得过度使用。
4、严格保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5、依法处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个人合法权益。
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1、知情权:个人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期限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决策权:个人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未经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的行为。
3、更正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其错误、不完整的信息。
4、删除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5、限制处理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限制处理其个人信息。
6、申诉权:个人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行为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申诉。
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违法处理个人信息,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违法泄露、出售个人信息,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4、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守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