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灾难恢复能力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我国《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GB/T 20988-2007)对灾难恢复能力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中的等级划分及关键指标,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将灾难恢复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1、一级:具备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能够确保在灾难发生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二级:具备较为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能够在灾难发生后较快恢复正常运行。
3、三级:具备一定的灾难恢复计划,能够在灾难发生后逐步恢复正常运行。
4、四级:具备初步的灾难恢复计划,能够在灾难发生后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
5、五级:无灾难恢复计划,无法在灾难发生后进行有效应对。
关键指标分析
1、灾难恢复时间目标(RTO)
RTO是指从灾难发生到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不同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对应不同的RTO:
一级:RTO≤4小时
二级:RTO≤8小时
三级:RTO≤24小时
四级:RTO≤48小时
五级:RTO无明确要求
2、灾难恢复点目标(RPO)
RPO是指从灾难发生到数据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对应不同的RPO:
一级:RPO≤0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级:RPO≤30分钟
三级:RPO≤1小时
四级:RPO≤4小时
五级:RPO无明确要求
3、灾难恢复预算
灾难恢复预算是指用于灾难恢复的投入,不同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对应不同的预算:
一级:预算充足,可满足各类灾难恢复需求
二级:预算较为充足,可满足大部分灾难恢复需求
三级:预算一般,可满足部分灾难恢复需求
四级:预算有限,可满足基本灾难恢复需求
五级:无预算,无法进行灾难恢复
4、灾难恢复团队
灾难恢复团队是指负责灾难恢复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同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对应不同的团队规模:
一级:拥有专业、高效的灾难恢复团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级:拥有一定规模的灾难恢复团队
三级:拥有基本的灾难恢复团队
四级:拥有有限的灾难恢复团队
五级:无灾难恢复团队
5、灾难恢复演练
灾难恢复演练是指定期进行的模拟灾难恢复活动,不同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对应不同的演练频率:
一级: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演练
二级: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三级: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四级: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五级:无演练要求
灾难恢复能力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单位应按照《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灾难恢复计划,提高灾难恢复能力,通过关注关键指标,如RTO、RPO、预算、团队和演练等,确保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正常运行。
标签: #灾难恢复能力指标是什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