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监控告警管理,近年来,我国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办法不断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公共安全需求,本文将为您解读最新版《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助力各地公安机关更好地开展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工作。
1、明确监控告警范围
最新版《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办法》规定,监控告警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刑事案件: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
(2)治安案件:打架斗殴、扰乱公共秩序、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公共安全事件:火灾、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4)其他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
2、规范监控设备安装
(1)监控设备安装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确保监控画面清晰、稳定;
(2)监控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避免盲区;
(3)监控设备安装应得到被监控对象同意,尊重其合法权益;
(4)监控设备安装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备案。
3、加强监控数据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监控数据应实行分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2)监控数据存储期限应根据案件性质、证据价值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6个月;
(3)监控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监控数据使用应严格依法进行,不得泄露、篡改。
4、强化监控告警处置
(1)公安机关接到监控告警后,应立即组织警力进行处置;
(2)处置过程中,应确保现场安全,防止事态扩大;
(3)对涉嫌犯罪的,应依法立案侦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依法予以处罚。
5、完善监控告警考核机制
(1)将监控告警工作纳入公安机关年度考核体系;
(2)对监控告警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监控告警工作存在问题的,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
最新版《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各地公安机关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办法》精神,不断提高智能监控告警管理水平,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智能监控告警管理办法最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