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为了规范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制定了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类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的分类及标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体系。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类
根据《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类标准》(GB/T 32127-2015),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一级数据中心(IDC)
一级数据中心具有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关键业务,一级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双路市电供电,其中一路为应急电源;
(2)双路通信网络,其中一路为备用网络;
(3)双路冷却系统,其中一路为备用冷却系统;
(4)24小时专业运维团队;
(5)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2、二级数据中心(IDC)
二级数据中心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关键业务,二级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条件:
(1)单路市电供电,具备应急电源;
(2)单路通信网络,具备备用网络;
(3)单路冷却系统,具备备用冷却系统;
(4)7×24小时专业运维团队;
(5)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3、三级数据中心(IDC)
三级数据中心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有一定要求的普通业务,三级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条件:
(1)单路市电供电,具备应急电源;
(2)单路通信网络,具备备用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单路冷却系统,具备备用冷却系统;
(4)7×24小时专业运维团队;
(5)安全管理措施。
4、四级数据中心(IDC)
四级数据中心具有基本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低的普通业务,四级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条件:
(1)单路市电供电,具备应急电源;
(2)单路通信网络,具备备用网络;
(3)单路冷却系统,具备备用冷却系统;
(4)7×24小时专业运维团队;
(5)安全管理措施。
5、五级数据中心(IDC)
五级数据中心为最低级别,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低的一般业务,五级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条件:
(1)单路市电供电,具备应急电源;
(2)单路通信网络,具备备用网络;
(3)单路冷却系统,具备备用冷却系统;
(4)7×24小时专业运维团队;
(5)基本的安全管理措施。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标准解读
1、高可用性:指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具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高可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硬件设备冗余:包括市电、通信网络、冷却系统等;
(2)软件系统冗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3)运维团队专业:具备7×24小时运维能力。
2、高可靠性:指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具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高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备质量:选用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
(2)软件系统稳定性:选用成熟、稳定的软件系统;
(3)运维团队经验:具备丰富的运维经验。
3、高性能:指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具备高效处理业务的能力,高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备性能:选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2)软件系统优化:针对业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优化;
(3)运维团队技能:具备高效运维技能。
4、高安全性:指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具备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高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备安全:选用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硬件设备;
(2)软件系统安全:选用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软件系统;
(3)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门禁、监控、入侵检测等。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类标准为我国数据中心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数据中心服务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能力等级,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数据中心运营商应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标签: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级分为几级类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