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将从法律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深入解读。
法律背景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安全事件频发,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决定制定《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五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安全概念:明确了数据安全的概念,包括数据安全事件、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等。
(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活动前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明确了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理程序、报告义务、责任追究等。
(5)数据安全监督与执法:规定了数据安全监督机构的职责、执法权限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共七章七十五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信息概念: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范围、处理原则等。
(2)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方式、条件等。
(3)个人信息主体权利:明确了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选择权、删除权等。
(4)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包括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等。
(5)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规定了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条件、程序、监管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意义
1、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资源合理利用。
3、保护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提升我国数据安全法律地位,为全球数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我国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共同努力,为构建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贡献力量。
标签: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法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