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源利用率概念,作为一个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起源于20世纪初,它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尔纳·桑巴特在其著作《经济学大纲》中首次提出的,这一概念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率概念的提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率概念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工业生产领域
在工业生产领域,资源利用率概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艺改进: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某钢铁企业通过采用新型炼钢工艺,将铁矿石的利用率提高了10%。
2、节能减排:企业通过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某水泥厂采用新型节能窑炉,将能源消耗降低了20%。
3、废弃物资源化: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某造纸厂将废纸浆进行再生利用,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5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农业生产领域
在农业生产领域,资源利用率概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保护:通过实施耕地保护政策,提高耕地利用率,如我国实行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有效提高了耕地资源利用率。
2、节水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如以色列采用滴灌技术,将农业用水量降低了40%。
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某农业企业将玉米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实现资源化利用。
城市建设领域
在城市建设领域,资源利用率概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节能: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我国推广的绿色建筑,将建筑能耗降低了3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城市排水再生利用:对城市排水进行处理,实现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如某城市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冲洗等,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20%。
3、垃圾分类回收:通过垃圾分类回收,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如我国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将垃圾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
资源利用率概念的提出,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各个领域,资源利用率概念的运用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我们应继续深化对资源利用率概念的研究,探索更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资源利用率概念是谁提出的呢举例说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