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读《数据安全法》中数据的三级分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资产,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021 年 6 月 1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该法将数据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国家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本文将对这三个级别的数据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如何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二、数据安全法对数据的分类
(一)国家核心数据
国家核心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可能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国家的军事机密、外交情报、金融数据、医疗数据等都属于国家核心数据。
(二)重要数据
重要数据是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重要数据的范围相对较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水文、测绘、地质、地震、海洋、交通、铁路、民航、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统计、文化、教育、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移民管理、人口信息、社会保障卡、税收、财政、金融、证券、保险、证券期货、保险统计、金融信用信息、征信、反洗钱、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金融机构交易记录保存、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网络安全、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金融机构数据安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机构投资者保护、金融机构反洗钱国际合作、金融机构反恐怖融资国际合作、金融机构跨境数据流动管理、金融机构数据跨境传输管理、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评估、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审计、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应急处置、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监督检查、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培训、金融机构数据安全文化建设等。
2、涉及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数据,例如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数据。
3、涉及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的数据,例如个人身份信息、个人健康信息、个人金融信息、个人通信信息等。
(三)一般数据
一般数据是指除国家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之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得到一定的保护,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分类的意义
(一)明确数据安全保护的重点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数据安全法》明确了国家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的保护范围和要求,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有助于集中资源,加强对重点数据的保护,提高数据安全保障水平。
(二)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规范,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这有助于规范数据的处理行为,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促进数据的合理利用
《数据安全法》鼓励数据的合理利用,支持数据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利用数据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四、如何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一)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
数据处理者应当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
(三)加强数据安全培训和教育
数据处理者应当加强数据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员工因疏忽大意或恶意行为导致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数据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数据处理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发现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五、结论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国家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这一分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明确数据安全保护的重点,规范数据的处理行为,促进数据的合理利用,提高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也需要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加强数据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共同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