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银行业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规范银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制定并发布了《银行业数据治理考核办法》,本文将对该办法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广大银行业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执行。
考核对象及范围
1、考核对象: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考核范围: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工作的全流程,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应用等方面。
1、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质量指标: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等。
(2)数据质量改进措施:数据清洗、数据脱敏、数据监控、数据质量评估等。
2、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安全策略: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2)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识别、报告、调查、处理、整改等。
3、数据标准化
(1)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元、数据字典、数据接口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标准执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环节的数据标准化。
4、数据共享与交换
(1)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机制、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流程等。
(2)数据共享与交换应用:内部数据共享、外部数据交换等。
5、数据应用
(1)数据应用场景:风险管理、业务决策、产品创新等。
(2)数据应用效果:数据应用对业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贡献。
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
1、考核方法: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2、评分标准:根据数据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权重,对考核内容进行评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质量管理:占20%权重,主要考核数据质量指标和数据质量改进措施。
(2)数据安全管理:占20%权重,主要考核数据安全策略和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3)数据标准化:占15%权重,主要考核数据标准制定和数据标准执行。
(4)数据共享与交换:占15%权重,主要考核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与交换应用。
(5)数据应用:占20%权重,主要考核数据应用场景和数据应用效果。
考核结果与应用
1、考核结果:根据评分标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等级。
2、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数据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的机构给予奖励,对数据治理工作不到位的机构进行整改。
《银行业数据治理考核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数据治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为银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银行业数据治理考核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