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该法明确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网络安全保护的重点对象,本文旨在从《网络安全法》的视角出发,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及保护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对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系统、网络设施、数据资源等。”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关键基础设施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如国防、能源、通信等,一旦遭受攻击,将直接威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2、影响经济运行:关键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紧密相连,如金融、电力、交通等,一旦遭受攻击,将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3、关系社会稳定:关键基础设施涉及民生领域,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一旦遭受攻击,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4、涉及公共安全:关键基础设施涉及公共安全领域,如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一旦遭受攻击,将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策略
1、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关键基础设施的定义、保护范围、责任主体等。
(2)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支持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3)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事故调查等机制,提高关键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
2、强化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
(1)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的责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层次防护措施,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3)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1)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2)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高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素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治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和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从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保护,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网络安全法关键基础设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