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面临着自然灾害、网络攻击、设备故障等多重风险,一旦发生灾难,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我国信息系统抗风险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制定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为五级,旨在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针对性的灾难恢复方案。
灾难恢复五级划分
1、一级灾难恢复
一级灾难恢复适用于国家级信息系统,如国家政务信息系统、国防信息系统等,该级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2、二级灾难恢复
二级灾难恢复适用于省级信息系统,如省级政务信息系统、省级经济信息系统等,该级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确保省级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3、三级灾难恢复
三级灾难恢复适用于地市级信息系统,如地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地市级经济信息系统等,该级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确保地市级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4、四级灾难恢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级灾难恢复适用于县(区)级信息系统,如县(区)级政务信息系统、县(区)级经济信息系统等,该级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在96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确保县(区)级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5、五级灾难恢复
五级灾难恢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信息系统,该级别要求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在120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确保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信息安全。
灾难恢复实施要点
1、建立完善的灾难恢复预案
各信息系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预案,明确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等,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2、建立备份与恢复机制
各信息系统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应建立灾备中心,实现异地备份和恢复,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3、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范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风险,降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培养和引进灾难恢复专业人才,提高灾难恢复团队的综合素质,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灾难恢复水平。
5、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灾难恢复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加大对灾难恢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强灾难恢复能力建设。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等级划分的实施,将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针对性的灾难恢复方案,提高我国信息系统抗风险能力,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贯彻落实《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为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