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数据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可控,我国政府于近日发布了《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文将深入解读《规定》,以期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明确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
《规定》明确了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政务数据安全责任,确保政务数据安全、可靠、可控。
2、规范政务数据安全分类分级
《规定》对政务数据安全进行了分类分级,将政务数据分为基础信息类、业务信息类、敏感信息类和秘密信息类四个等级,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加强政务数据安全责任落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规定》明确了政务数据安全责任主体,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数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责任制,将数据安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强化政务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规定》对政务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共享、开放等各个环节,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政务数据安全。
5、严格政务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规定》明确了政务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加强政务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
《规定》强调要加强政务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增强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规定》,切实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也要看到,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呵护政务数据安全。
标签: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