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对数据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并要求开展风险评估,本文将围绕数据安全法规定的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法规定的分类分级保护
1、分类分级保护的依据
《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对数据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其依据包括:
(1)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分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重要性:根据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等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3)数据敏感性:根据数据可能泄露、篡改、损毁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2、分类分级保护的内容
(1)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类型,将数据分为以下类别:
① 国家秘密;
② 商业秘密;
③ 个人信息;
④ 公共信息;
⑤ 其他数据。
(2)数据分级:根据数据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以下级别:
① 特别重要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② 重要数据;
③ 一般数据。
3、分类分级保护的实施
(1)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相关部门应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明确各类数据的保护要求。
(2)落实数据分类分级措施:数据控制者应按照分类分级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数据分类分级工作的监管,确保分类分级措施落实到位。
数据安全法规定下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依据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控制者应开展风险评估,其依据包括:
(1)数据类型;
(2)数据敏感性;
(3)数据重要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安全风险等级。
2、风险评估的内容
(1)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对数据可能存在的泄露、篡改、损毁等风险进行识别。
(2)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3)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评估的实施
(1)数据控制者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明确风险评估流程。
(2)数据控制者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置数据安全风险。
(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监督,确保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开展。
数据安全法规定的分类分级保护与风险评估,为我国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分类分级保护,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数据安全风险,在数据安全法实施过程中,各方应共同努力,确保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分类分级保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