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政府和个人宝贵的资源,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有效保障数据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数据安全定级原则,将数据分为五个等级,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个等级,以期为我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定级原则五级划分
1、特等(一级)
特等(一级)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核心数据,此类数据一旦泄露、篡改或破坏,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特等(一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国家安全战略信息;
(2)国家经济安全关键数据;
(3)国家重要科技领域核心技术;
(4)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5)国家重要产业关键数据。
2、高等(二级)
高等(二级)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关键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或破坏,将造成严重后果,高等(二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重要战略信息;
(2)重要经济安全关键数据;
(3)重要科技领域核心技术;
(4)重要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重要产业关键数据。
3、重要(三级)
重要(三级)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般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关键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或破坏,将造成较大后果,重要(三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一般战略信息;
(2)一般经济安全关键数据;
(3)一般科技领域核心技术;
(4)一般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5)一般产业关键数据。
4、一般(四级)
一般(四级)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般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非关键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或破坏,将造成一定后果,一般(四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非战略信息;
(2)非经济安全关键数据;
(3)非科技领域核心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非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5)非产业关键数据。
5、次要(五级)
次要(五级)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般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非关键数据,对个人、企业或组织造成一定影响,此类数据泄露、篡改或破坏,将造成一定后果,次要(五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个人隐私信息;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
(3)一般科技领域非核心技术;
(4)一般基础设施非运行数据;
(5)一般产业非关键数据。
数据安全定级原则五级划分,为我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数据定级,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标签: #数据安全定级原则划分5个等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