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资源利用率,作为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概念究竟是由谁提出的呢?又如何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源利用率的起源
资源利用率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各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我国,资源利用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提出资源利用率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他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资源利用率的观点,马寅初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
资源利用率的概念及意义
资源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资源中提取的有用物质或能量的比例,它反映了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效率,资源利用率越高,说明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资源浪费越少。
资源利用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促进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增强国家竞争力: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增强国家实力。
4、改善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资源利用率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资源利用率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缺乏实际应用。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资源利用率研究开始向实际应用转变,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源利用率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企业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途径
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推进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资源消耗。
4、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资源利用率作为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寅初提出这一概念至今,我国在资源利用率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资源利用率概念是谁提出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