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一、引言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畜禽粪污如果得不到合理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术语和定义
(一)畜禽粪污
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尿液以及与粪便尿液相关的废弃物。
(二)资源化利用
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肥料、能源等。
(三)沼气池
指将畜禽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的设施。
(四)堆肥
指将畜禽粪污与秸秆、木屑等有机废弃物混合,进行好氧发酵处理的过程。
四、技术要求
(一)源头减量
1、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减少饲料浪费。
2、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减少因病死亡造成的粪污产生量。
3、推广干清粪工艺,减少冲洗用水,降低污水产生量。
(二)过程控制
1、建设完善的粪污收集设施,实现畜禽粪污的及时收集和运输。
2、采用沼气池、堆肥等方式对畜禽粪污进行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加强粪污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达标。
(三)终端利用
1、将处理后的畜禽粪污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果园、茶园等的施肥。
2、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沼气,用于农村生活能源供应。
3、将处理后的畜禽粪污进行土地消纳,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五、设施建设要求
(一)沼气池建设
1、沼气池的设计应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养殖品种、粪污产生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2、沼气池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沼气池的安全、稳定运行。
3、沼气池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沼气池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沼气池的正常运行。
(二)堆肥设施建设
1、堆肥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养殖品种、粪污产生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2、堆肥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堆肥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3、堆肥设施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堆肥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堆肥设施的正常运行。
六、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
1、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在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等内容。
(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
1、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日起,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决定。
七、监督管理要求
(一)加强监督检查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畜禽养殖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应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监督管理。
八、附则
(一)本技术规范由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负责解释。
(二)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