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1912年,被誉为“不沉的巨轮”的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中遭遇冰山撞击,导致1517人丧生,成为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泰坦尼克号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事故背后的原因,为后世提供警示,本文基于泰坦尼克号数据集,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事故背后的规律。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数据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集来源于Kaggle网站上的“Titanic: Machine Learning from Disaster”数据集,包含891名乘客的详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票价、船舱等级、是否 survived(生存)等。
2、数据预处理
(1)缺失值处理:对于年龄、票价等字段,采用均值、中位数等方法填充缺失值。
(2)分类变量处理:将性别、船舱等级等分类变量转换为数值型变量,便于后续分析。
(3)特征工程:根据数据集特点,构建新的特征,如家庭规模、年龄区间等。
生存率分析
1、生存率分布
根据数据集,计算男女、不同年龄、票价、船舱等级等特征的生存率,发现以下规律:
(1)男性生存率低于女性,可能与当时社会观念有关,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因此获得更多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年轻乘客的生存率高于老年乘客,可能与他们身体素质较好、自救能力较强有关。
(3)票价较高的乘客生存率较高,可能与他们位于船舱较高位置,逃生机会更大有关。
(4)一等舱乘客的生存率高于二等舱乘客,可能与一等舱乘客拥有更多逃生资源有关。
2、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生存率与各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关键因素:
(1)性别: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
(2)年龄:年轻乘客生存率高于老年乘客。
(3)票价:票价较高的乘客生存率较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船舱等级:一等舱乘客生存率高于二等舱乘客。
(5)家庭规模:家庭成员较多的乘客生存率较高,可能与他们互相扶持有关。
通过对泰坦尼克号数据集的挖掘分析,本文揭示了以下结论:
1、泰坦尼克号沉船悲剧中,女性、年轻乘客、高票价、高船舱等级的乘客生存率较高。
2、事故发生时,乘客的性别、年龄、票价、船舱等级等特征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3、为提高乘客生存率,应在船舶设计、应急处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本文通过对泰坦尼克号事件的数据挖掘分析,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提高船舶安全性能,保障乘客生命安全。
标签: #泰坦尼克号数据挖掘分析报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