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吸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之一,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感染,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吸痰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等,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吸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吸痰并发症的预防
1、严格掌握吸痰指征
(1)患者咳嗽无力、呼吸费力,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3)患者呼吸道感染,需清除分泌物。
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直径的吸痰管。
(2)吸痰管材质应柔软、光滑,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3、控制吸痰负压
(1)吸痰负压控制在40-60kPa范围内,避免过高负压损伤呼吸道黏膜。
(2)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调整负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注意吸痰技巧
(1)采用正确的吸痰手法,如螺旋式、钟摆式等,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吸痰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3)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
5、加强呼吸道护理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吸痰并发症的处理
1、呼吸道感染
(1)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呼吸道黏膜损伤
(1)立即停止吸痰操作,观察患者症状。
(2)给予局部止血、消炎处理,如使用碘伏、生理盐水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气管痉挛
(1)立即停止吸痰操作,给予氧气吸入。
(2)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如氨茶碱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吸痰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掌握吸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预防与处理两个方面对吸痰并发症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 #吸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