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得分、性别、年龄、年级、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基本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处理
(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缺失值处理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2)特征工程:根据研究目的,选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特征,如SCL-90得分、性别、年龄等。
(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3、数据挖掘方法
(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2)分类预测:根据SCL-90得分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聚类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群体进行分类。
结果与分析
1、关联规则挖掘结果
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以下关联性:
(1)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学业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家庭背景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家庭背景较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3)性别与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关联。
2、分类预测结果
通过对SCL-90得分进行分类预测,准确率达到85%,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群体分为以下三类:
(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约占30%,这类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压力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2)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约占50%,这类学生面临一定压力时,会出现心理波动,但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帮助恢复。
(3)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约占20%,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结论
(1)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3)大学生心理健康群体可分为良好、一般、较差三类。
2、建议
(1)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针对不同心理健康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
(3)关注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家长关注子女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分析与预测,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标签: #数据挖掘期末大作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