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我国政府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从《条例》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背景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公民个人隐私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18年,我国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在此基础上,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进一步细化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1、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个人信息的活动,以及为这些活动提供技术、产品或者服务的组织和个人。
2、个人信息定义: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尊重并保护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明确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不得收集与收集目的无关的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
5、个人信息存储、传输、公开规则:个人信息存储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存储的安全性;传输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加密或者其他技术措施,确保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公开个人信息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6、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传输个人信息,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7、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报送有关个人信息保护部门。
实施要点
1、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人和责任分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操作规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3、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4、加强监管执法:个人信息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监管,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应积极响应,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