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日益突出,关于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个人数据是指什么?
个人数据,即个人信息的集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健康状况等,在我国,个人数据属于公民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
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义务和责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权益的归属和保护措施。
关于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的正确说法
1、个人信息应合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删除:个人数据收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收集目的范围。
2、个人信息主体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并有权选择是否同意个人信息处理。
3、个人信息应得到加密保护:个人信息在传输、存储过程中,应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泄露、篡改、损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个人信息应定期删除:个人信息收集期限届满或者达到收集目的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删除个人信息。
5、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依法维权:个人信息主体发现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误区
1、个人信息泄露只与互联网有关: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发生在各个领域,如金融、医疗、教育等。
2、个人信息保护只靠企业自律: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个人信息被收集后,无法控制其用途: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并有权选择是否同意。
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是关乎每个公民权益的重要问题,了解正确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数字化时代,让我们共同关注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共创美好未来。
标签: #关于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