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保护个人隐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本文将针对我国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条例进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维护自身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18年,我国正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等内容,为我国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1、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法的依据。
(2)正当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尊重个人权利的原则。
(3)必要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范围。
2、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个人信息主体以下权利:
(1)知情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目的、方式、范围等信息。
(2)选择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其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其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5)查询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询其个人信息处理情况。
3、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者提出了以下要求:
(1)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损毁。
(2)制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3)对个人信息主体行使权利的请求及时响应。
(4)不得泄露、篡改、损毁个人信息主体提供的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对个人隐私保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1、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不得泄露、篡改、损毁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网络安全法》规定,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应当符合国家网信部门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对个人信息保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1、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民法典》规定,信息收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篡改、损毁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作为公民,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构建安全、健康的个人信息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标签: #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条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