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合规性审查工作,提高企业合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对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进行合规性审查。
第三条 企业合规性审查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审查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
(二)真实性原则:审查过程中,审查人员应当如实反映审查情况,不得隐瞒、篡改事实。
(三)客观性原则:审查过程中,审查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不得受外界干扰。
(四)及时性原则:审查工作应当及时进行,确保企业合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审查范围
第四条 企业合规性审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合规性审查;
(二)业务合同、合作协议等法律文件的合规性审查;
(三)项目申报、审批、实施等环节的合规性审查;
(四)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担保等活动的合规性审查;
(五)企业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审查;
(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审查;
(七)企业对外捐赠、赞助、公益活动的合规性审查;
(八)企业其他涉及合规风险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审查。
审查程序
第五条 企业合规性审查程序如下:
(一)审查申请:各部门、各岗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向合规审查部门提交审查申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初步审查:合规审查部门对审查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不符合审查条件的申请予以退回。
(三)详细审查:合规审查部门对审查申请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开展现场调查等。
(四)审查结论:合规审查部门根据审查结果,形成审查结论,并向申请部门反馈。
(五)跟踪监督:合规审查部门对审查结论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审查结论得到有效落实。
审查要求
第六条 企业合规性审查要求如下:
(一)审查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
(二)审查人员应当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审查过程中知悉的信息。
(三)审查人员应当认真负责,确保审查结论的准确性。
(四)审查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审查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
责任追究
第七条 企业合规性审查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一)审查人员未履行审查职责,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审查人员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害的;
(三)审查人员利用审查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附则
第八条 本制度由企业合规审查部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实施指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审查准备
1、审查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风险点。
2、收集审查所需的资料,包括业务合同、协议、申报材料、项目实施方案等。
3、确定审查范围,明确审查重点。
审查实施
1、对审查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确认审查条件是否满足。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业务背景、风险点和合规要求。
3、开展现场调查,核实业务实际情况。
4、咨询专业人士,对合规性进行评估。
5、形成审查结论,并向申请部门反馈。
跟踪监督
1、对审查结论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合规要求得到落实。
2、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督促整改。
3、定期总结审查工作,对审查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审查流程。
审查档案管理
1、对审查过程中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确保审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定期整理审查档案,确保审查档案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对审查档案进行保密管理,防止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标签: #合规性审查规章制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