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为加强档案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档案馆数据库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
数据库建设
1、数据库设计:档案馆数据库应遵循国家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档案馆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结构、数据模型和存储方式。
2、数据采集:档案馆数据库应采集各类档案资源,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录音录像等,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内容完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录入:档案馆数据库应采用统一的数据录入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4、数据校验:档案馆数据库应定期进行数据校验,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库管理
1、权限管理:档案馆数据库应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不同用户应根据其职责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
2、数据备份:档案馆数据库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备份方式可采用本地备份、异地备份等多种形式。
3、数据恢复:档案馆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应迅速启动数据恢复程序,确保档案资源不受损失。
4、数据更新:档案馆数据库应定期更新,保持档案资源的时效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库使用
1、查询服务:档案馆数据库应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方便用户快速检索所需档案资源。
2、档案利用:档案馆数据库应支持各类档案资源的下载、打印、复制等利用方式。
3、数据共享:档案馆数据库应积极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交换。
安全保障
1、物理安全:档案馆数据库应部署在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中,防止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风险。
2、网络安全:档案馆数据库应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风险。
3、数据安全:档案馆数据库应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监督检查
1、档案馆应定期对数据库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自查,确保本办法的贯彻落实。
2、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档案馆数据库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附则
1、本办法由某省档案馆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标签: #档案馆数据库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