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立法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侵害个人隐私、泄露国家秘密、扰乱经济秩序等现象频发,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数据安全法》应运而生。
数据安全法要点解析
1、定义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法》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数据安全,是指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删除等过程中,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破坏、泄露,以及避免数据被滥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三个等级,根据数据的安全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般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没有重大影响的数据;重要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有一定影响的数据;核心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有重大影响的数据。
3、数据处理活动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了严格规范,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删除等环节,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4、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活动前,应当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数据安全审查
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的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处理活动,应当经过数据安全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数据处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否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造成损害。
6、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数据安全法》明确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发现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数据安全责任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当对其数据处理活动承担数据安全责任,数据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数据安全事件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8、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对违反本法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数据安全法》精神,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贡献力量。
标签: #数据安全法要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