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总则
1、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
3、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精准、快速响应”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理念,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有效防控。
风险预测预警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发布等工作。
2、设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包括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发布、应急处置等。
3、各部门成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配合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风险识别与评估
1、企业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全面梳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清单。
2、风险识别与评估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
3、风险评估应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4、对重大风险应制定专项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对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风险监测与预警发布
1、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风险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隐患排查、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测、作业环境监测、人员行为监测等。
3、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阈值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风险等级、预警内容、可能造成的后果、预警发布时间、预警解除时间等。
4、预警发布应遵循“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由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办公室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应通过内部办公系统、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风险预警响应与处置
1、当收到预警信息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立即采取响应措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2、应急处置应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采取防范措施等。
3、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办公室应及时跟踪和评估预警响应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警信息和响应措施。
4、当预警信息解除后,应及时发布预警解除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与监督检查
1、各部门应按照风险管控措施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对未按照要求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培训与教育
1、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应急处置预案、安全操作规程等。
3、培训与教育方式应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考核与奖惩
1、企业应将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2、对在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力,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附则
1、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