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系数据库是当今最流行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其核心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通过关系(即表格)来组织数据,而关系运算则是关系数据库中处理数据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能实现一系列专门的关系运算,以满足用户对数据查询、更新、删除等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并运算
并运算是指将两个关系合并为一个新关系,新关系包含两个原关系中的所有元组,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元组集合分别为T1和T2,则并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T1 ∪ T2
假设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表示学生信息,如下所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
S = {(3,'王五',22,'女'),(4,'赵六',23,'男')}
则并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4,'赵六',23,'男')}
交运算
交运算是指从两个关系中提取出同时存在于两个关系中的元组,形成一个新的关系,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元组集合分别为T1和T2,则交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T1 ∩ T2
假设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表示学生信息,如下所示: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S = {(2,'李四',21,'男'),(3,'王五',22,'女'),(4,'赵六',23,'男')}
则交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差运算
差运算是指从两个关系中提取出仅存在于一个关系中的元组,形成一个新的关系,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元组集合分别为T1和T2,则差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T1 - T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假设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表示学生信息,如下所示: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S = {(2,'李四',21,'男'),(3,'王五',22,'女'),(4,'赵六',23,'男')}
则差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1,'张三',20,'男')}
选择运算
选择运算是指从关系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形成一个新的关系,设有关系R,其元组集合为T,则选择运算的结果关系T1为:
T1 = {t | t ∈ T 且 条件成立}
假设有一个关系R,表示学生信息,如下所示: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若要选择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信息,则选择运算的结果关系T1为:
T1 = {(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投影运算
投影运算是指从关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属性,形成一个新的关系,设有关系R,其元组集合为T,则投影运算的结果关系T1为:
T1 = {(a1,a2,...,an)|(a1,a2,...,an)∈ T}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假设有一个关系R,表示学生信息,如下所示: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若要选择学生的姓名和年龄信息,则投影运算的结果关系T1为:
T1 = {('张三',20),('李四',21),('王五',22)}
连接运算
连接运算是指将两个关系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匹配,形成一个新的关系,设有关系R和S,它们的元组集合分别为T1和T2,则连接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t1,t2)| t1 ∈ T1 且 t2 ∈ T2 且 条件成立}
假设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表示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如下所示:
R = {(1,'张三',20,'男'),(2,'李四',21,'男'),(3,'王五',22,'女')}
S = {(1,'数学'),(2,'英语'),(3,'物理')}
若要选择学生的姓名和所修课程,则连接运算的结果关系T3为:
T3 = {('张三','数学'),('李四','英语'),('王五','物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并运算、交运算、差运算、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连接运算,这些关系运算在数据库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运算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数据库应用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标签: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