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静脉给药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给药方式,具有给药迅速、药物浓度稳定等优点,静脉给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药物外渗、静脉炎、空气栓塞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了解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流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
1、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首选前臂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2、准备工作:检查无菌物品,如注射器、输液器、穿刺针等,确保无菌操作。
3、穿刺: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术者戴无菌手套,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4、固定输液器:将输液器固定于患者上臂,确保输液通畅。
5、调整滴速: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性质调整滴速,确保药物浓度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输液通畅、患者无不适反应等,做好记录工作。
静脉给药并发症预防措施
1、药物外渗: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性质,避免注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注射,局部进行冷敷、热敷等处理。
2、静脉炎:合理选择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注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现静脉炎时,暂停注射,局部进行热敷、理疗等处理。
3、空气栓塞:注射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如注射器未排尽空气、输液器与注射器连接不紧密等,发现空气栓塞时,立即停止注射,采取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心脏按压。
静脉给药并发症处理流程
1、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局部进行冷敷、热敷等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如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静脉炎:暂停注射,局部进行热敷、理疗等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如疼痛、红肿等症状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3、空气栓塞:立即停止注射,采取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心脏按压,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静脉给药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并发症不容忽视,了解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