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 明确个人信息定义
- 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原则
- 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 强化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 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
- 加强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管理
-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监管
-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机制
-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共计十大要点,旨在全方位保障公民隐私权益。
明确个人信息定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即与自然人身份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财务信息等。
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原则
该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最小化原则、明确告知原则、用途明确原则、数据安全原则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环节,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处理目的范围。
强化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该法强化了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更正权、删除权、查询权、复制权、反对权、诉讼权等。
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包括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采取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履行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等。
加强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管理
该法对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进行了规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向境外传输个人信息,确有必要传输的,应当履行审批程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监管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体系、开展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等。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该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依法给予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机制
该法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机制,个人信息主体可以依法向个人信息处理者、监管机构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推动与其他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应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标签: #个人隐私保护法最新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