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于2017年发布了《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将深入解析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1、等级划分
根据《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我国数据安全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第一级:低级数据安全风险
(2)第二级:中级数据安全风险
(3)第三级:高级数据安全风险
(4)第四级:严重数据安全风险
(5)第五级:特别严重数据安全风险
2、等级标准
(1)第一级:低级数据安全风险
适用于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个人隐私信息等数据,其安全风险较低,该等级要求采取一般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第二级:中级数据安全风险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商业秘密等数据,其安全风险中等,该等级要求采取较为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
(3)第三级:高级数据安全风险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关键基础设施等数据,其安全风险较高,该等级要求采取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4)第四级:严重数据安全风险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关键基础设施等数据,其安全风险极高,该等级要求采取极其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响应等。
(5)第五级:特别严重数据安全风险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关键基础设施等数据,其安全风险极其严重,该等级要求采取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安全评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与监管
1、实施主体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和指导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工作的开展;企业负责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个人应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2、监管机构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工作的监督管理。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和个人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企业、个人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数据安全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标签: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