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灾难恢复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组织或地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已颁布了《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GB/T 20988-2007),旨在规范灾难恢复工作,提高灾难恢复能力,本文将从国家标准等级出发,探讨灾难恢复能力的关键指标。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
根据《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灾难恢复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1、灾难恢复能力一级:组织在遭受灾难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保证关键业务连续性。
2、灾难恢复能力二级:组织在遭受灾难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保证关键业务连续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灾难恢复能力三级:组织在遭受灾难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保证关键业务连续性。
4、灾难恢复能力四级:组织在遭受灾难时,能够在长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保证关键业务连续性。
灾难恢复能力关键指标
1、灾难响应时间:指组织在遭受灾难时,从发现灾难到启动灾难恢复计划的时间,响应时间越短,表明组织对灾难的应对能力越强。
2、灾难恢复时间:指组织在遭受灾难后,从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到恢复正常运营的时间,恢复时间越短,表明组织的灾难恢复能力越强。
3、灾难恢复预算:指组织为保障灾难恢复能力而投入的预算,预算越高,表明组织对灾难恢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灾难恢复资源:指组织在灾难恢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资源,如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充足,有利于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5、灾难恢复演练:指组织定期进行的灾难恢复演练,以检验灾难恢复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频率越高,表明组织对灾难恢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高。
6、灾难恢复人员:指组织在灾难恢复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包括灾难恢复领导小组、技术支持人员、应急响应人员等,人员素质越高,有利于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7、灾难恢复技术:指组织在灾难恢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备份、故障转移、虚拟化等,技术先进,有利于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8、灾难恢复信息共享:指组织在灾难恢复过程中,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共享信息,提高灾难恢复工作的协同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9、灾难恢复法规政策:指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的灾难恢复相关法规政策,为组织提供法律保障。
10、灾难恢复风险评估:指组织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恢复能力是衡量一个组织或地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灾难恢复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关键指标包括灾难响应时间、灾难恢复时间、灾难恢复预算、灾难恢复资源、灾难恢复演练、灾难恢复人员、灾难恢复技术、灾难恢复信息共享、灾难恢复法规政策和灾难恢复风险评估等,提高灾难恢复能力,有助于保障组织或地区的稳定发展。
标签: #灾难恢复能力指标是什么指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