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领域中,聚类算法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而散点图作为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分布,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进行聚类,并通过散点图展示聚类结果。
数据准备
为了演示聚类可视化的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数据集,这里我们以著名的鸢尾花数据集为例,该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分别为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import pandas as pd 加载数据集 iris = pd.read_csv("https://archive.ics.uci.edu/ml/machine-learning-databases/iris/iris.data", header=None) iris.columns = ["sepal_length", "sepal_width", "petal_length", "petal_width", "species"]
聚类算法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算法进行聚类,KMeans算法通过迭代优化目标函数,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簇内的样本距离聚类中心最小,簇与簇之间的距离最大。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创建KMeans聚类对象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对数据进行聚类 kmeans.fit(iris.iloc[:, :-1])
散点图可视化
聚类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tplotlib库中的散点图函数来可视化聚类结果,在散点图中,我们将不同簇的样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从而直观地观察聚类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绘制散点图 plt.scatter(iris.iloc[:, 0], iris.iloc[:, 1], c=kmeans.labels_, cmap="viridis") plt.xlabel("Sepal Length") plt.ylabel("Sepal Width") plt.title("KMeans Clustering") plt.colorbar().set_label("Cluster Label") plt.show()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KMeans算法将鸢尾花数据集成功划分为三个簇,绿色簇代表第1类鸢尾花,蓝色簇代表第2类鸢尾花,红色簇代表第3类鸢尾花,从散点图可以看出,不同簇之间的样本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为我们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进行聚类,并通过散点图展示聚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通过可视化工具来观察聚类效果,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聚类算法的参数,如簇的数量、初始化方式等,来优化聚类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尝试多种聚类算法,并对比其结果,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算法和参数,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我们可以提高聚类效果,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标签: #聚类可视化散点图的xy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