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输液故障排除全攻略口诀及详细解析》
在医疗护理中,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为了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排除输液故障,我们总结了以下输液故障排除方法口诀,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溶液不滴
1、口诀:“挤压茂菲滴管,抬高输液瓶,调整针头位置,检查输液管是否扭曲或受压。”
2、解析:
- 挤压茂菲滴管:通过挤压滴管,观察是否有液体滴下,以判断滴管内是否有堵塞或其他问题。
- 抬高输液瓶:将输液瓶适当抬高,增加液体的压力,看是否能使液体顺利滴下。
- 调整针头位置: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如有移位,应重新调整针头位置。
- 检查输液管:查看输液管是否扭曲、受压或有折叠,如有,应及时调整。
滴管内液面过高
1、口诀:“取下输液瓶,倾斜滴管,使液面降至所需高度,再挂回输液架。”
2、解析:
- 取下输液瓶:将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避免液体继续滴入滴管。
- 倾斜滴管:将滴管倾斜,使液面逐渐下降。
- 调整液面高度:根据需要,将液面调整至滴管的 1/2 或 2/3 处。
- 挂回输液架:将调整好液面高度的输液瓶重新挂回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滴管内液面过低
1、口诀:“夹紧茂菲滴管下端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滴管,至液面升高至所需高度,松开茂菲滴管下端输液管。”
2、解析:
- 夹紧输液管:防止液体继续流出。
- 挤压滴管:通过挤压滴管,将液体吸入滴管内,增加液面高度。
- 调整液面高度:将液面调整至滴管的 1/2 或 2/3 处。
- 松开输液管:松开夹紧的输液管,恢复输液。
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1、口诀:“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茂菲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2、解析:
- 检查输液管:查看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是否有漏气或裂隙,如有,应及时更换输液器。
- 更换输液器:如果输液管没有问题,可能是输液器本身存在缺陷,应更换新的输液器。
茂菲滴管内液面停止不动
1、口诀:“检查输液管是否有扭曲、受压或有折叠,针头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针头或输液管。”
2、解析:
- 检查输液管:查看输液管是否有扭曲、受压或折叠,如有,应及时调整。
- 检查针头:如果输液管没有问题,可能是针头堵塞,应检查针头是否有血凝块或其他异物,如有,应更换针头。
- 更换输液管:如果针头没有问题,可能是输液管内有血凝块或其他异物,应更换输液管。
输液部位疼痛、肿胀
1、口诀:“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如有移位,应重新调整针头位置,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穿刺。”
2、解析:
- 检查针头位置:查看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如有移位,应重新调整针头位置。
- 处理回血:如果针头在血管内,但有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穿刺。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1、口诀:“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速度。”
2、解析:
- 病情因素:对于病情较重、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输液速度应较慢,以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输液速度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 药物性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血管造成刺激,如高渗溶液、刺激性药物等,输液速度应较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