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管理标准体系于2015年立项。构建历程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包括制定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未来展望中,预计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立项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数据管理标准体系,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环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2018年,国家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正式立项,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迈入新阶段。
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历程
1、立项阶段(2018年):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数据管理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国家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构建方案》,明确了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2、起草阶段(2018-2019年):国家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了《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数据管理术语》、《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为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3、发布阶段(2020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了《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数据管理术语》、《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实施阶段(2020年至今):国家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持续推进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推动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的层级结构、标准分类和标准关系,为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总体框架。
2、数据管理术语:规范了数据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提高了数据管理工作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3、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数据质量管理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4、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方面的标准:针对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规范数据管理行为,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未来展望
1、完善标准体系:根据数据管理发展需求,持续完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提高标准体系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加强标准实施:加大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推动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数据管理标准化水平。
3、促进标准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动我国数据管理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4、加强标准动态更新:密切关注数据管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保持标准体系的活力。
我国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未来展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