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深度解读,强调保障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新规细化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提升政务数据服务质量,助力数字化转型。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务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加强政务数据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我国发布了《政务数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文将深度解读《规定》的主要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政务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可控原则:政务数据管理应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依法依规原则:政务数据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依法依规开展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等工作。
3、优化服务原则:政务数据管理应以人民为中心,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4、共享共用原则:政务数据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共用。
政务数据管理的主体与职责
1、政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数据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2、政务部门:负责本部门政务数据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等。
3、企事业单位:负责参与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应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职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政务数据管理的具体要求
1、数据采集:政务数据采集应遵循合法、必要、准确、及时的原则,不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2、数据存储:政务数据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使用:政务数据使用应遵循合法、合规、合理、高效的原则,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4、数据共享:政务数据共享应遵循共享原则,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共用。
5、数据开放:政务数据开放应遵循依法、有序、开放、共享的原则,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利用。
6、数据安全:政务数据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政务数据管理的监督与问责
1、监督检查:政务数据管理部门对政务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数据安全、合规、高效。
2、问责机制:对违反政务数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政务数据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规定》,加强政务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政务数据安全策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