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违规操作,强调其责任重大,违规行为必将受到严厉追究。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该法明确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必须履行相应责任,确保网络安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运营者却存在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现象,本文将围绕网络安全法规定,探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服务的、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运营者,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交通运输、能源、通信、水利、金融、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信息系统;
2、关键信息技术、关键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3、其他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系统。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1、保障网络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安全整改和安全监测,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4、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依法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5、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发现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6、配合国家安全审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采购、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时,应配合国家安全审查。
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
1、责令改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不履行网络安全责任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行政处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违反网络安全法规定,造成网络安全事件,损害用户权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赔偿责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因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新时代背景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切实履行法定义务,确保网络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