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数据挖掘揭示了历史沉船事件的众生相与命运轨迹。通过深入分析乘客数据,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这场悲剧的细节,感受生命在命运面前的无常与坚韧。
本文目录导读:
泰坦尼克号,这艘被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却在1912年4月14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沉船事件,导致1500余人遇难,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泰坦尼克号乘客数据进行挖掘,揭示当时乘客的众生相与命运轨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NARA)公布的泰坦尼克号乘客名单及其相关信息,数据包括乘客姓名、年龄、性别、票价、舱位等级、登船地点、国籍等。
2、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1)去除重复数据:在原始数据中,存在一些重复的乘客信息,通过去重处理,确保每个乘客信息唯一。
(2)缺失值处理:针对部分缺失的乘客信息,采用均值、中位数或众数等填充方法进行处理。
(3)数据转换:将部分非数值型数据转换为数值型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分析与结果
1、乘客性别比例分析
通过对乘客性别比例的分析,发现泰坦尼克号上的男性乘客数量远多于女性乘客,这一现象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性别角色有关,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在灾难面前生存几率较低。
2、年龄分布分析
从年龄分布来看,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人多为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有部分儿童和老年人。
3、票价与舱位等级分析
通过对票价与舱位等级的分析,发现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分为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三个等级,头等舱乘客多为富有的上层社会人士,二等舱乘客多为中产阶级,三等舱乘客则多为下层社会人士。
4、登船地点与国籍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登船地点来看,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这一现象可能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人口迁移有关。
5、死亡率分析
通过对死亡率的分析,发现头等舱乘客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二等舱和三等舱乘客,这一现象可能与舱位等级所代表的财富、社会地位以及逃生机会有关。
通过对泰坦尼克号乘客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我们揭示了当时乘客的众生相与命运轨迹,从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票价与舱位等级、登船地点与国籍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性别观念和命运无常,这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事件、反思社会现象的视角。
标签: #数据挖掘分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