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深入探讨资源综合利用,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该目录全面解析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旨在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和绿色经济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国于2003年修订发布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本文将从目录的修订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修订背景
1、资源约束趋紧:我国资源禀赋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且资源分布不均,随着经济发展,资源消耗量逐年增加,资源约束趋紧问题日益突出。
2、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绿色发展理念提出:面对资源环境压力,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国家战略。
1、目录修订原则: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目录分类: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分为三大类:资源再生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1)资源再生利用:主要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
(2)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
(3)清洁生产:主要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减排等技术和管理措施。
3、目录实施要求:要求企业按照目录要求,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效果
1、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实施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废钢铁利用率由2003年的65%提高到2018年的80%。
2、环境污染减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实施过程中,企业加大了环保投入,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工业废水排放量由2003年的460亿吨下降到2018年的340亿吨。
3、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实施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作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为我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目录要求,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