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权威解读聚焦最新法规,全面解析亮点与新规,旨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里程碑式法规,具有以下亮点:
明确数据安全概念,规范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概念,将数据安全定义为: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过程中,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破坏,以及数据不被非法使用、非法交易,保障数据安全、完整、可靠、可用,法律对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
强化数据安全责任,明确各方义务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规定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者,均应承担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法律对数据处理者提出了以下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报告和处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加强数据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4、配合政府、行业组织等开展数据安全评估、认证等工作。
加强数据安全监管,提高数据安全水平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监管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以下监管措施:
1、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建立数据安全认证制度,鼓励数据处理者通过认证提高数据安全水平。
3、加强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对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4、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能力。
完善数据安全国际合作,推动数据安全治理
《数据安全法》强调加强数据安全国际合作,推动数据安全治理,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数据安全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数据安全治理体系,鼓励数据处理者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开展数据安全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数据安全挑战。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数据安全法》特别强调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规则,包括:
1、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的目的、范围、方式等,并取得个人同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处理。
3、安全存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存储安全。
4、依法使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依法使用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法律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共同守护数据安全。
评论列表